几十年里,这一研究方向在比较文学领域占有显著位置,尤其在法国。①梵·第根(Paul van Tieghem, 1871-1948)、巴尔登斯贝格(Fernand Baldensperger, 1871-1958)和阿扎尔(Paul Hazard, 1878-1944)都提出了一些很有分量的见解。②
“那个时期的形象研究是实证主义—决定论与因果关系—机械论方法的天下,例如研究所重视的‘事实联系’(rapports de fait)。此外,形象研究在法国、后来也逐渐在德国沾染上民族心理学、生理学、气候理论和种族主义意识形态”。③德国民族语言文学研究特别热衷于书写民族灵魂、民族文学的“本质”亦即人民的精神。欧洲学者之形象研究中的这种打上意识形态烙印的发展阶段,一直延续至20世纪50年代初期。许多比较文学概念都可追溯至赫尔德(Johann Gottfried Herder, 1744-1803)和黑格尔(G. W. F. Hegel, 1770-1831)宣扬的一个国家、种族或人民的“灵魂”(Seele),或者天生的“民族性”或“人民性”。④总的说来,早先的形象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把文学中的形象看作历史事实,亦即文学事实。
形象研究的蓬勃发展发生在二次大战之后。巴尔登斯贝格的弟子加雷(Jean-Marie Carré, 1887-1958)于1947年发表专著《法国作家与德国幻象(1800—1940)》,⑤这部形象研究的力作借助法国的德国幻象来探讨形象之形成和运作的文化机制,揭示其世袭成见和意识形态特征。在这部作品中,加雷将两种德国形象区分开来,一种是斯达尔夫人(Mme de Staël, 1766-1817)所描绘的传统的正面德国形象,即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德国之美妙形象,一种是1870、1871年普法战争后的法国作家制造的糟糕的德国幻象亦即扭曲形象。加雷认为,尽管德国在这期间已经发生了变化,但法国人还在固守他们的幻象和偏见。与此相关,加雷引入了时间上的“延展”(décalage)之说,即形象或幻象的持久性。⑥
四年后,加雷在为他的学生基亚(Marius-François Guyard, 1921-2011)著《比较文学》(1951)⑦一书所写的“前言”中,极力主张从事形象研究,特别是关注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认知和想象,并视之为未来研究的真正任务。基亚也认为形象研究极有前景,《比较文学》第八章专论“人们所看到的外国”。加雷和基亚的倡导,将文学中的异国形象置于事实联系的中心,极大地推动了比较文学中形象研究的发展,但那还不是“专门之学”,具有明确理论和方法的“形象学”还无从说起。⑧不过,基亚《比较文学》中的加雷“前言”,已经预见了后来被称为“形象学”的研究方向的到来,如狄泽林克所言,加雷的“前言”不但为比较文学中的超国界文学史和国际文学关系研究辩解,“也可以说在法国比较文学理论中公开引入了以后争议颇多的‘形象研究’,即对其他国家和文化的形象以及幻象的研
①Manfred S. Fischer , Nationale Images als Gegenstand vergleichender Literaturgeschichte : Untersuchungen zur Entstehung der komparatistischen Imagologie , Bonn : Bouvier , 1981 , S. 16.
②狄泽林克:《 比较文学形象学》,方维规译 ,《 中国比较文学》2007 年第 3 期 ,第 155 页。
③Małgorzata S'widerska , Studien zur literaturwissenschaftlichen Imagologie. Das literarische Werk Dostojewskijs aus imagologischer Sicht mit besonderer Berücksichtigung der Darstellung Polens , München : Sagner , 2001 , S. 22.
④Joep Leerssen ,“ Imagology : History and method ,”in : Manfred Beller and Joep Leerssen eds. , Imagology :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Literary Representation of National Characters. A Critical Survey , Amsterdam/New York : Rodopi , 2007 , pp. 18-21.
⑤Jean-Marie Carré , Les écrivains français et le mirage allemande 1800- 1940 , Paris : Boivin et Cie. , 1947.
⑥Jean-Marie Carré , Les écrivains français et le mirage allemande 1800- 1940 , pp. VIII- IX.
⑦Marius-François Guyard , La littérature comparée , Paris : 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 , 1951.
⑧中国学人迄今的相关研究 ,常把“形象研究”和“形象学”混为一谈 ,加雷则被看作比较文学形象学的奠基者 ,这是 很成问题的 。德、法语言中的“Imagologie”,既可理解为“形象学”,亦可理解为“形象研究”,二者含义当然是有区 别的 ,确切意思视上下文而定 ,这在外文中不存在理解问题 。然而 ,这个词的汉译“形象学”,常会造成混乱 ,例如 把“形象研究”的起始说成“形象学”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