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1日晚,全讯白菜网站大全文字斋讲座第一百九十三讲暨“重思人文系列讲座”第六讲,“全球南方的遗产实践:拉丁美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知识系谱与行动方略”于博雅书院报告厅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由全讯白菜网站大全400全讯白菜网官网与400全讯白菜网官网主办,全讯白菜网站大全中文系与文学-人类学跨文化研究中心承办。讲座由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张青仁教授主讲,全讯白菜网站大全中文系孙旭副教授主持,吸引了校内外众多师生参与研讨。

首先,主持人孙旭指出,在二十世纪以来,人类学与民族学在国家发展与国际秩序的建立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立足中国的海外民族志研究可以帮助理解中国在新的国际秩序中的位置。拉丁美洲国家是全球南方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去殖民历史、民族国家发展与文化多样性保护方面具有典型性,其中文化遗产又有着核心的地位。借由对拉丁美洲非遗保护的研究,能够为今天中国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思考“当中国深入世界时学科的贡献是什么”这一问题提供启发。因此张青仁教授对于拉美国家非遗保护问题的系统研究和梳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张青仁教授首先介绍了为什么要研究拉丁美洲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自己研究拉丁美洲文化遗产的缘起。他认为尽管目前很多国家塑造出的拉美形象并不是很好,但拉美的遗产保护不管在数量、行动与理论发展上都有着非常突出的贡献。譬如秘鲁的饮食文化、探戈雅化运动等,包括玻利维亚政府对《老鹰之歌》的保护也被认定为全球国际非遗保护行动兴起的起源。同时,张青仁教授引用了《墨西哥城文化政策宣言》,强调非遗保护在拉美发展出的理论中,不是单纯的文化保护,恰恰因为文化不仅包含物质文化,更是艺术、文学、生活方式。因此与拉美学界对于遗产保护理念、主张之间有着密切联系的“活态文化”观认为,文化保护应当回到社会中去,让所有人都有参与文化的权利。

随后,张青仁教授介绍了拉美的历史发展过程与拉美非遗保护的历史脉络。拉丁美洲是一个历史相当悠久的区域,拥有连续型的文明。张光直就指出:“印第安人以一种参与的意识来对待自然现象,宇宙被看成是各种生命力之间的关系的反映,而生命的每一方面都是一个互相交叉的字宙体系的一部分。”这样的本体论,至今仍然是拉美文明的主要特点。同时,拉美也因其独特的历史,形成了一种“杂糅”的特质,殖民、本土、外来的文化共同构成了多元文化的文明形态。在此基础上,基于欧洲中心、个人主义的社会秩序并不能回应拉美社会多元族群杂糅的情况,需要回到拉美的历史、文化型态中重新寻找理解方式。

20世纪初拉丁美洲的民族主义思潮兴盛,印第安文化被认为是墨西哥民族文化的来源,遗产保护在这一时期具有实现国家认同重塑的作用。此阶段的核心诉求在于,对遗产的挖掘保护不仅仅是对于历史的致敬,还欲借此完成国家的再造。一方面,民族主义驱使政府、学术机构、社区对遗产进行挖掘,另一方面也赋予其回应社会变化、政府诉求的意义,因而遗产被认为是回应当下的一种创造而不是历史上的遗迹。
20世纪70年代以来,保护文化多样性和少数族群权力,成为了拉美遗产保护的新主张。这一转变,来自后现代思潮的兴起、新自由主义的冲击、对美国干预的抵制、对民族一体化的反思与批评、左翼社会主义传播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拉美的学者通过对欧美的自然与文化遗产观的反思和批评,提出了自身独特的遗产观。例如:哥伦比亚倡导在《世界版权公约》中增加对民间文化艺术的保护,以实现“全球遗产平衡”;阿根廷提倡“精神民俗”的概念,要在遗产保护中重视个人和群体的文化观念及其命运;1976年的《墨西哥保护文化遗产宪章》明确提出了“活态遗产”的概念,强调文化遗产的特征在于其流动和开放的活态文化特征,物质遗产与非物质遗产本质都是非物质性的,因此保护遗产并不只在于保护可见部分的遗产,更在于保护使此遗产赖以生成的社会关系和意义价值。因此,当地社区居民的参与成为“活态遗产“保护的关键,既然遗产是活态的,那么放在社区里保护要远比放在博物馆里更能保持其真实性;同时,当遗产回到社区中成为一种活态的文化时,也能带动社区当地居民的保护意识。因此,在“活态遗产”观念下的非遗保护,特别重视将遗产保护行动的结果返回至社区。

张青仁教授格外强调,拉美遗产保护中“本真性”并不会成为核心诉求,因为遗产保护不是标本式的,通过遗产来重构社会本身的价值体系和文明体系的运作更加重要。张青仁教授也强调遗产意义的开放性与多元性,这一点也折射了遗产对于拉美社会从民族主义到少数族群权利承认的多维度意义。
紧接着,张青仁教授介绍了拉丁美洲在遗产保护上的实际行动。在拉美遗产保护中,国家处于“弱在场”的状态,社区作为主体,学术机构也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多元主体共同参与非遗保护。对于商业资本参与改造非遗的问题,张青仁教授指出,保护遗产不应该只是孤立的考虑文化层面,需要更多考虑文化本身所持有的观念和它们所依赖的人。因此,与其批判非遗旅游开发、谴责国家权力和商业资本对非遗的滥用和误用,不如直面全球化带来社会转型的事实,以此直面商业资本开发过程中传承人的诉求如何实现等问题,在培养传承人主体意识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到非遗开发的过程中去。
拉美多元文化杂糅的遗产保护体现了全球南方颇具特点的遗产实践策略,即从殖民话语统治和实践的对象,成长为世界文明中的独立主体。通过对他者权利的承认来实现多维、多元的主体赋权,改变西方中心主义的文明和价值体系,因此拉美不同于西方的遗产观与地方性的保护实践,别具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在提问交流环节中,张青仁教授与在座的老师同学讨论了文化“优胜劣汰”与文化保护、商业化传播中的歪曲错误、活态遗产的整体性与遗产保护的本真性等问题,并解释了拉丁美洲不同国家在遗产保护上的异同,现场讨论氛围热烈。

撰稿、摄影:朱一涵
审核:孙旭 阮芸妍